• 2022-06-07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人李白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首联首先点明了作者的出游地,直接入题,自然洒脱。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十分巧妙。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反衬出了江水的平静,展现了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诗人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这首优美的五律可以说是以小见大,容量十分丰富,包涵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也流露着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深情,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内容

    • 0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 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 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 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 1

      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 2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出自李白的诗歌《渡荆门送别》。‍ A: 月涌大江流 B: 白水绕东城 C: 江入大荒流 D: 曲尽河星稀

    • 3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出自李白的诗歌《渡荆门送别》。‍

    • 4

      山随平野尽,()。唐·李白《五律·渡荆门送别》 A: 时鸣春涧中 B: 我歌月徘徊 C: 江入大荒流 D: 恐惊天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