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
A: 母亲想念女儿
B: 女儿想念母亲
C: 母爱的伟大
D: 炎热的天气
A: 母亲想念女儿
B: 女儿想念母亲
C: 母爱的伟大
D: 炎热的天气
C
举一反三
-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描写“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表明了主旨点明了题意。 B: 文章开头描写“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正好体现了“母亲不疼她”、“没有温暖”。 C: 母亲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女儿也慢慢理解了母亲,最终加深了这对母女的感情。 D: 母亲调动了A市、B市、C市的媒体,甚至南下寻女,说明母亲是无比疼爱女儿的。
-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什么?A.()有一种脉搏计时法()B.()不识字的母亲是如何计时的()C.()母亲的计时秘密()D.()伟大的母爱
- 2013年时母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4倍,40年后母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1.5倍。问当母亲年龄是女儿年龄2倍时是公元多少年? A: A.2021 B: B.2022 C: C.2026 D: D.2029
- 女儿今年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1/4,40年后女儿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2/3。问当女儿年龄是母亲年龄的1/2时是公元多少年?______ A: 2021 B: 2022 C: 2026 D: 2029
- 母亲比女儿大28岁,5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母亲现在的年龄是女儿的( )倍. A: ( 5 B: ( 7 C: ( 14 D: ( 15
内容
- 0
沈从文《湿湿的想念》文章题目为“湿湿的想念”,文章主旨也是“湿湿的想念”.请剖析“想念”的内涵
- 1
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中分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2
苏州刺绣中母女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 A: 母亲坚持传统的题材和针法,女儿想在题材上加入现代的审美,针法上创新 B: 女儿想采用现代的手段做营销,母亲反对。 C: 女儿想和母亲合作参加刺绣节,母亲不答应。 D: 女儿想创作佛教题材的刺绣,母亲不答应。
- 3
两个母亲与两个女儿作文
- 4
n. daughter A: 儿子 B: 父亲 C: 母亲 D: 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