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约性颖悟,风格不凡。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务达国体,时好不以动其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首请建储及修史事。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桑哥怒,六奏杀之,上不从。约以陇西地远,请立行台陕西,诏从之。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
(1)B官府囚禁了弟弟,案件审理后判处死罪.当:判罪,判决.(2)A“卫辉”为人名,作“约至”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C;“卫辉”与“言”都是动词,中间断开,排除D.句子翻译为:王约到了卫辉,有殴打母亲被关押在监狱的,他的母亲哭诉,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死了的话一门就断绝了.王约原谅了他的情况,打了一百杖就释放了他.(3)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4)C“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想要兼任枢密使一职”不当,原文为“承制立左卫率府,统侍卫军万人,同列欲署军官,约持不可,众难之曰:‘东宫非枢密使耶?’”,并非“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想要兼任枢密使一职”;另外,仁宗给予他赏赐是因为“仁宗以詹事院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5)①明年:第二年;进:升任;嘉纳:赞许并采纳.句子翻译为:第二年,升任太子副詹事,王约上奏直言劝谏节制饮酒,言辞恳切,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②字、名:名词用作动词,称呼字(名);谕:告诉;启:启奏.句子翻译为:仁宗常常称呼王约的字而不称呼名,告诉群臣说:“还没有经过王彦博讨论的事情,不要启奏.”答案:(1)B(2)A(3)D(4)C(5)①第二年,升任太子副詹事,王约上奏直言劝谏节制饮酒,言辞恳切,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②仁宗常常称呼王约的字而不称呼名,告诉群臣说:“还没有经过王彦博讨论的事情,不要启奏.”参考译文:王约,字彦博,他的祖先是汴州人.王约是性情聪明过人,风度品格不同寻常.他跟从中丞魏初游学,博览经史,擅长文辞,致力于通晓国家体制,时俗的爱好不能动摇他的内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推荐他为从事,不久被征召为属官中书,授予礼部主事.二十四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最先请求立皇太子以及修史等事.当时丞相桑哥记恨参政郭佑做中丞时奏请诛杀右丞卢世荣等人,所以用其他罪状诬陷郭佑,王约上书申明郭佑的冤屈.桑哥恼怒,六次上奏要求杀了郭佑,皇帝没有听从.王约认为陇西地理偏远,请求建立陕西行台,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他出京赈济河间饥民,调查处理公平有方,保全救活了很多人.四月,成宗即位,建言二十二件事,又请求中书省去掉繁复的文辞.调任兵部郎中,改任礼部郎中.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哥哥暗中有叛离之心,弟弟规劝不听,立即上马奔驰而去.哥哥派奴仆拿着弓箭去追,弟弟发箭射死了他的仆人,哥哥控告(弟弟),官府囚禁了弟弟,案件审理后判处死罪.王约审查囚犯说:“哥哥的奴仆,就是弟弟的奴仆,何况杀死他是有原因的.”立即释放了弟弟.升任礼部尚书,请求确定服丧的制度,申明表彰的恩惠,免除都城煤炭的征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仁宗做太子时,一向知道王约的名声,想任用他来辅佐自己,就提拔王约担任太子詹事丞.第二年,升任太子副詹事,王约上奏直言劝谏节制饮酒,言辞恳切,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沿袭旧制设立左卫率府,统率待卫军万人,同事想委任军官,王约不赞同,大家责难他说:“太子不是枢密史吗?”王约说:“詹事,是太子的属官啊,干涉枢密的事务可以吗?”仁宗又召令询问王约,他回答说:“皇太子的事,不敢不做;天子之事,不敢做.”仁宗恍然大悟,最终停止了讨论.仁宗因为詹事院各项事务遵守法度,非常高兴,当面赐予王约犀带,王约极力推辞;又赐给江南所取书籍,也拒绝.仁宗常常称呼王约的字而不称呼名,告诉群臣说:“还没有经过王彦博讨论的事情,不要启奏.”延佑二年,丞相帖木迭儿专政,奏请派遣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令王约巡视燕南山东道.王约到了卫辉,有殴打母亲被关押在监狱的,他的母亲哭诉,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死了的话一门就断绝了.王约原谅了他的情况,打了一百杖就释放了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就职治事,第二天被召见赐酒,皇帝对左右人的说:“人们说王彦博年老有病,我现在看到他,精力还很旺盛,可以担负大任啊.”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又为丞相,王约辞职不出来做官.二年,在七十岁时退休.天历元年,文宗即位,王约入朝祝贺,在大明殿赐宴,皇帝慰劳很是高兴.王约当时已经七十七岁,胸襟气度平和纯正,谦逊自持,后辈拜见,必定以礼相待;收入的俸禄,散发给亲族,并向外扩及贫寒之士;叔父家居贫穷,王约每月供给钱米送饭送菜,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每年特定季节的初一、十五,带着儿孙到祖坟,祭拜缅怀,同乡之人将他作为楷模.至顺四年二月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有《史论》《高丽志》等著作流传于世.
举一反三
- 下面一段话中涉及到唐代一些诗人的别号,请选出他们的正名:“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常侍、岑嘉州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A: 李翰林(李颀) B: 李翰林(李白) C: 杜工部(杜甫) D: 王右丞(王缙) E: 王右丞(王维)
- 御史之职起源于战国,秦统一以后设御史大夫,统领()或柱人御史组成监察机构,以纠察百官,振刷纲纪。 A: 御史中丞 B: 侍御史 C: 丞相司直 D: 司隶校尉
- 汉武帝时增设的监察官员有()。 A: 御史大夫 B: 御史中丞 C: 丞相司直 D: 司隶校尉
- 唐高宗时,为分宰相之权,设置了() A: 北门学士 B: 翰林待诏 C: 翰林学士 D: 中书舍人
- 西汉御史机构庞大,与丞相府一起,并称两大府。御史府的首脑为(),其职掌是“典正法度,以职参相,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A: 御史大夫 B: 御史中丞 C: 侍御史 D: 丞相司直
内容
- 0
重立尚书省并改六部隶属于尚书省的是()。 A: 卢世荣 B: 和礼霍孙 C: 王文统 D: 桑哥
- 1
王维,字(),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A: A季陵 B: B季真 C: C摩洁
- 2
《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 3
唐人喜欢以官职称呼作品集,王维的作品集被称为( ) A: 王拾遗集 B: 王翰林集 C: 王右丞集 D: 王工部集
- 4
世称王右丞的唐代诗人是()。 A: 王建 B: 王维 C: 王之涣 D: 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