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叔于奚为卫国立下大功之后,谢绝赏赐封地,而是请求可以享用贵族才能使用的马饰。司马光认为这是一种对礼与名位的僭越。
举一反三
-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 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 相同碳原子数目的胺中,伯、仲、叔胺的沸点次序为()A:伯>仲>叔;B:叔>仲>伯;C:伯>叔>仲;D:仲>伯>叔 A: 伯>仲>叔 B: 叔>仲>伯 C: 伯>叔>仲 D: 仲>伯>叔
- 利用伯、仲、叔胺与HNO2的不同反应性能,可以鉴别伯、仲、叔胺。
- 司马迁、司马光等”司马“姓的来源为: A: 以祖先封国、封地为姓 B: 以居住地为姓 C: 以职业为姓 D: 以官职为姓
- 伯,仲、叔胺的含义与伯、仲、叔醇不同,如CH33COH为叔醇,而CH33CNH2为伯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