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的G蛋白(Gp)
B: 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结合并将其活化
C: 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
D: IP3使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E: 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
F: ,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的G蛋白(Gp)
B: 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结合并将其活化
C: 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
D: IP3使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E: 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
F: ,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E
举一反三
- 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的G蛋白(Gp) B: 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结合并将其活化 C: 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 D: IP3使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E: 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A.,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 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的G蛋白(Gp) B: 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A),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C: 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 D: IP3使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 下列属于IP3/DAG-PKC信号转导通路的反应是 A: 受体活化并激活低分子量G蛋白 B: G蛋白的α亚基活化、释放并激活磷脂酶C C: 磷脂酶C水解细胞膜组分PIP2,生成DAG和IP3 D: IP3进入胞质并促进钙储库内的Ca2+迅速释放 E: DAG、磷脂酰丝氨酸与Ca2+共同促使PKC变构活化
- 有关第二信使IP3/DAG生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磷脂酶C激活后,可特异性催化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IP3和DAG B: 磷脂酶D水解磷脂酰胆碱产生磷脂酸和胆碱,磷脂酸能转变为DAG C: 只能由磷脂酶C催化生成 D: 磷脂D在细胞反应后期则可引起激活蛋白酶C(即PKC)的持续活化
- 可充当两种第二信使分子(DAG和IP3)前体的磷脂分子是: A: 磷脂酰胆碱 B: 磷脂酰乙醇胺 C: 磷脂酰丝氨酸 D: 磷脂酰肌醇 E: 心磷脂
内容
- 0
cAMP可()。 A: B: 使胞内Ca<sup>2+</sup>库释放Ca<sup>2+</sup> C: D: 活化磷脂酶C E: F: 活化磷脂酶A<sub>2</sub> G: H: 活化蛋白激酶A
- 1
下列哪种脂质成分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靠近胞质的内层并与第二信使DG和IP3的产生有关 A: 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 磷脂酰丝氨酸 E: 糖脂
- 2
血小板第3因子是血小板膜上的() A: 磷脂酰胆碱 B: 磷脂酰乙醇胺 C: 磷脂酰丝氨酸 D: 磷脂醚肌醇 E: 磷脂
- 3
在细胞发生凋亡时,外翻到细胞质膜胞外侧的磷脂分子是( )。 A: 磷脂酰丝氨酸 B: 磷脂酰乙醇胺 C: 磷脂酰胆碱 D: 磷脂酰肌醇
- 4
膜磷脂分子包括() A: 磷脂酰丝氨酸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 磷脂酰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