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1岁,以“双侧眼睑下垂2月”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右眼睑下垂,大约2个月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伴眼球活动障碍。肌电图检查显示:左股四头肌呈神经源性损害。脑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侧脑室旁对称性长T1、长T,信号,病变边界不清。肌肉活检显示:破碎肌纤维。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CPEO型。治疗过程选用泛醌,其依据是
A: 促进乙酰胆碱释放,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B: 给患者添加呼吸链所需的辅酶,缓解线粒体肌病的症状
C: 促进细胞对缺陷线粒体的排斥
D: 促进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E: 促进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細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結合,促进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释放神经递质
A: 促进乙酰胆碱释放,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B: 给患者添加呼吸链所需的辅酶,缓解线粒体肌病的症状
C: 促进细胞对缺陷线粒体的排斥
D: 促进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E: 促进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細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結合,促进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释放神经递质
举一反三
- 患者,男性,21岁,以“双侧眼睑下垂2月”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右眼睑下垂,大约2个月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伴眼球活动障碍。肌电图检查显示:左股四头肌呈神经源性损害。脑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侧脑室旁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病变边界不清。肌肉活检显示:破碎肌纤维。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CPEO型。治疗过程选用泛醌,其依据是 A: 促进乙酰胆碱释放,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B: 给患者添加呼吸链所需的辅酶,缓解线粒体肌病的症状 C: 促进细胞对缺陷线粒体的排斥 D: 促进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E: 促进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释放神经递质
- 男性患者,59岁,右眼睑下垂2个月。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下垂,下午比早晨明显。查体:右侧上睑下垂,右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瞳孔大小无改变,光反射正常。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 A: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B: 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C: 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 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降低和受体数目减少 E: 以上均不是
- 患者,男,45岁。双眼睑下垂6~7天,渐加重,近一两天四肢活动无力,晨起轻,下午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诊断:重症肌无力。医嘱用新斯的明治疗。 新斯的明用于重症肌无力是因为 () A: A.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兴奋作用 B: B.增强运动神经乙酰胆碱合成 C: C.抑制胆碱酯酶,兴奋骨骼肌NM受体和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D: D.兴奋骨骼肌中M胆碱受体 E: E.促进骨骼肌细胞Ca²+内流
- 案例分析题男性患者,59岁,右眼睑下垂2个月。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下垂,下午比早晨明显。查体:右侧上睑下垂,右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瞳孔大小无改变,光反射正常。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 A: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B: 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C: 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 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降低和受体数目减少 E: 以上均不是
- 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骨骼肌兴奋但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乙酰胆碱受体B.乙酰胆碱能引起各种肌细胞外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C.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经扩散至肌细胞膜D.乙酰胆碱使Na+通过主动运输快速进入骨骼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