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风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由此可知() ①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举一反三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中秋习俗也是多种多样,但()与()是中秋最传统的习俗 A: 赏月、吃月饼 B: 祭月、吃月饼 C: 祭月、玩花灯 D: 吃月饼、饮桂花酒
- 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____
-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节日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古人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1世纪后又从祭月、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秋节形成过程 B: 古人重视中秋节的原因 C: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D: 农耕文化对中秋习俗的影响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但不管哪种影响都具有以下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④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B: 中秋节的形成过程 C: 古人重视中秋节的原因 D: 农耕文化对中秋习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