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9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凡·伊里奇的观点。
  •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的性质可能是正向的、促进的,也可能是负向的、阻碍的,或者是无效的。从作用的方向看,默顿认为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2)伊凡·伊里奇是当代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批评家,20世纪“非学校化社会”理论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伊里奇不仅揭露了学校中埋伏的种种弊端,而且认为要想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一种途径,即废除学校代之以教育网络。他的教育思想在国家教育界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伊里奇把“隐蔽课程”作为批判学校的突破口。“这种隐蔽的结构形成了一门课程。它永远不受教师或校务委员会的控制而独立存在。它永不止息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为每个人成长为社会化的成人做准备;学习中不传授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校外学会的东西是无价值的。我把它叫做学校教育的隐蔽课程,因为它构成了制度的不变结构,只有在它的范围内,所有的课程改革才可以进行。”伊里奇对学校的隐蔽课程深恶痛绝。他认为学校的根本问题就在于隐蔽课程。由于隐蔽课程的存在,学校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它的教育职能,而且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发生了异化。而且今天的学校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它依仗自己的垄断地位哄抬高价;所以,今天的学校教育所从事的已经不是教育,它与教育的实质和本真相去甚远。所以他提出废除学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废除体现垄断阶级利益的学校制度和机构,即制度革命;二是废除人们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头脑中的对学校的简单依附,即心理革命。所以伊里奇喊出了“废除学校”的口号,提出建立“非学校化社会”的主张。(3)评价:①伊里奇批判了社会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的做法,阐释了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负向阻碍作用。但他对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时,并未全面地、辨证地、发展地分析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学校化社会走向非学校化社会,只看到了学校教育的负向阻碍作用,没能看到学校教育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②尽管伊里奇的理论带有明显的激进、浪漫以及空想的倾向,不少人也因此对他的理论持批判态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他对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揭示、分析和判断,都有其合理的成分。这就意味着社会的教育功能不是学校的特权,社会不能过分依赖于学校。因此,我们在丰富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使学校不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的同时,应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将视野从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使教育突破学校的限制,走入社会的每一角落,每一机构。

    内容

    • 0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谁的著作()? A: 陀思妥耶夫斯基 B: 康德 C: 托尔斯泰 D: 契科夫

    • 1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方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伊凡伊里奇提出( ) A: 教育救国论 B: 学校消亡论 C: 学校发展论 D: 教育改革论

    • 2

      托尔斯泰的三部大部头作品是( ) A: 《战争与和平》 B: 《琉森》 C: 《复活》 D: 《安娜·卡列尼娜》 E: 《伊凡·伊里奇之死》

    • 3

      《伊万·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

    • 4

      《伊万·伊里奇之死》中的主人公可怜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