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以”的賓語是____。
举一反三
- 下列“以”介進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以翻譯成“把”的是: A: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B: 伯楚以呂卻之謀告公。 C: 醒,以戈擊子犯。 D: 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
-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經·豳風·七月》);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老子·天之道》)對這兩句中賓語前置句式的分析,正確的是() A: 二者都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B: 二者是同一類型的賓語前置句。 C: “是以不去”的“是”作動詞“以”的賓語,無條件前置。 D: “何以卒歲”與“[淼南渡之]焉如”都是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E: “是以”與“[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是同一類型的賓語前置句式。
- “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A: “為之所”是雙賓語句 B: “無”與“勿”是古今字 C: “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 D: 兩個“之”用法不同
- 古代漢語大致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以()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語言,也就是通常所謂的();一個是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
- 古代漢語賓語前置主要有哪些類型( ) A: 賓語直接提前到謂語動詞前面。 B: 敘述句中,用“之、是、斯”等複指提前的賓語。 C: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D: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E: 介詞“以/與”的賓語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