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质Cu、Pb、Zn、Cd,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法,适用于地下水()和()中的Cu、Pb、Zn、Cd测定。第二部分分为()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和清洁地面水中低浓度的Cu、Pb、Zn、Cd。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质Cu、Pb、Zn、Cd,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法,适用于地下水()和()中的Cu、Pb、Zn、Cd测定。第二部分分为()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和清洁地面水中低浓度的Cu、Pb、Zn、Cd。
食品中重要的营养元素有( ) A: Pb B: Cu C: Zn D: As
食品中重要的营养元素有( ) A: Pb B: Cu C: Zn D: As
如下哪个电池不可能成为可逆电池? A: Zn(s)〡‖〡Cu(s) B: Pt(s)〡‖〡AgCl(s)〡Ag(s) C: Zn(s)〡〡Cu(s) D: Pb(s)〡〡〡〡
如下哪个电池不可能成为可逆电池? A: Zn(s)〡‖〡Cu(s) B: Pt(s)〡‖〡AgCl(s)〡Ag(s) C: Zn(s)〡〡Cu(s) D: Pb(s)〡〡〡〡
普通青铜主要由Cu和()两种元素组成。 A: Pb B: Sn C: Zn
普通青铜主要由Cu和()两种元素组成。 A: Pb B: Sn C: Zn
重金属有如下几种()。 A: Fe B: Cu C: Mn D: Zn E: Pb F: Au
重金属有如下几种()。 A: Fe B: Cu C: Mn D: Zn E: Pb F: Au
上述表格中,还原能力最强的是 A: Na B: Zn C: Pb D: Cu
上述表格中,还原能力最强的是 A: Na B: Zn C: Pb D: Cu
【单选题】用 EDTA法测定铜合金时(Cu、Zn、Pb)中Zn和Pb的含量时,是将 制成的铜合金试液先用KCN在碱性条件下掩蔽去除Cu 2+ 、Zn 2+ 后,用EDTA滴定Pb量。继而加入甲醛使Zn解蔽,再用EDTA滴定Zn量。下列陈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Pb的测定属于直接滴定法 B. 加入的甲醛称为解蔽剂 C. 测定 Zn用的是解蔽方法 D. Zn的测定属于置换滴定法
【单选题】用 EDTA法测定铜合金时(Cu、Zn、Pb)中Zn和Pb的含量时,是将 制成的铜合金试液先用KCN在碱性条件下掩蔽去除Cu 2+ 、Zn 2+ 后,用EDTA滴定Pb量。继而加入甲醛使Zn解蔽,再用EDTA滴定Zn量。下列陈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Pb的测定属于直接滴定法 B. 加入的甲醛称为解蔽剂 C. 测定 Zn用的是解蔽方法 D. Zn的测定属于置换滴定法
以下哪个金属的冶炼工艺主要采用湿法冶金( )。 A: Cu B: Pb C: Zn D: Ni
以下哪个金属的冶炼工艺主要采用湿法冶金( )。 A: Cu B: Pb C: Zn D: Ni
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A: (-) Zn|Zn<sup >2+</sup>(2c)‖Cu<sup >2+</sup>(c)|Cu (+) B: (-) Zn|Zn<sup >2+</sup>(c)‖Cu<sup >2+</sup>(0.1c)|Cu (+) C: (-) Zn|Zn<sup >2+</sup>(c)‖Cu<sup >2+</sup>(c)|Cu (+) D: (-) Zn|Zn<sup >2+</sup>(0.1c)‖Cu<sup >2+</sup>(0.2c)|Cu (+) E: (-) Zn|Zn<sup >2+</sup>(0.1c)‖Cu<sup >2+</sup>(c)|Cu (+)
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A: (-) Zn|Zn<sup >2+</sup>(2c)‖Cu<sup >2+</sup>(c)|Cu (+) B: (-) Zn|Zn<sup >2+</sup>(c)‖Cu<sup >2+</sup>(0.1c)|Cu (+) C: (-) Zn|Zn<sup >2+</sup>(c)‖Cu<sup >2+</sup>(c)|Cu (+) D: (-) Zn|Zn<sup >2+</sup>(0.1c)‖Cu<sup >2+</sup>(0.2c)|Cu (+) E: (-) Zn|Zn<sup >2+</sup>(0.1c)‖Cu<sup >2+</sup>(c)|Cu (+)
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A: (-)Zn|Zn²⁺(c) ||Cu²⁺(c)|Cu(+) B: (-)Zn|Zn2+(0.1c)||Cu2+(0.2c)|Cu(+) C: (-)Zn|Zn2+(c)||Cu2+(0.1c)|Cu(+) D: (-)Zn|Zn2+(0.1c)||Cu²+(c)Cu(+),
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A: (-)Zn|Zn²⁺(c) ||Cu²⁺(c)|Cu(+) B: (-)Zn|Zn2+(0.1c)||Cu2+(0.2c)|Cu(+) C: (-)Zn|Zn2+(c)||Cu2+(0.1c)|Cu(+) D: (-)Zn|Zn2+(0.1c)||Cu²+(c)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