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教唆乙故意伤害丙,乙打死了丙
B: 甲花10万元指使乙杀害丙,乙拿钱后因害怕没有实施杀人行为
C: 甲教唆乙抢夺,乙实施了抢劫
D: 甲教唆乙盗窃丙,乙在盗窃时被丙发现,乙刺伤丙后逃离
举一反三
-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 甲、乙二人同时在一仓库盗窃,但二人互不联络 B: 甲、乙二人同时打丙,甲出于杀人故意往丙头上打,乙出于伤害故意往丙腿上打,致丙死亡 C: 甲教唆乙打断丙的腿,乙听后没有产生伤害故意 D: 甲教唆未满14周岁的乙杀死了丙
- 下列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教唆13岁的乙盗窃,盗窃来的财物二人平分 B: 甲教唆乙去杀害丙,乙却强奸了丙 C: 甲教乙一种诈骗的方法,乙用该方法,果然骗得大量现金 D: 甲教唆乙去放火烧毁一幢房子,乙正欲点火时主人来了,乙迅速逃离
- 对于甲教唆丙杀害乙的行为,如果丙后来由于害怕追求其刑事责任,没有杀害乙,那么, 对甲的处罚()。 A: 从轻 B: 减轻 C: 免除 D: 从轻或减轻
-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 甲构成盗窃罪 C: 乙构成抢劫罪 D: 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 下列关系推理正确的是( ) A: 甲犯认识乙犯,所以,乙犯认识甲犯 B: 甲教唆乙犯罪,乙教唆丙犯罪,所以,甲决不会教唆丙犯罪。 C: 张三是李四的同学,李四是王五的同学,所以,张三是王五的同学。 D: 甲和乙的血型相同,乙和丙的血型相同,所以,甲和丙的血型相同。
内容
- 0
甲教唆乙杀丙,乙同意并做好准备后,甲悔悟,并劝说乙放弃杀丙计划,乙不听,仍去杀死了丙。甲的教唆属于( )。 A: 既遂 B: 未遂 C: 预备 D: 中止
- 1
甲教唆乙杀邻居丙。某日,乙按甲的授意,到丙家中,伺机作案,乙觅得机会正欲杀丙,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 B: 乙属于犯罪预备 C: 乙属于犯罪中止 D: 乙没有杀害丙,所以甲属于教唆未遂
- 2
甲教唆乙盗窃,但是,乙在盗得财物后被丙发现,乙为了抗拒丙的抓捕,使用暴力将丙打成重伤,但甲对此毫不知情。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由于触犯的罪名不同,所以甲乙不成立共犯,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但是,对甲不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
- 3
甲教唆乙强奸丙,结果乙误将甲当成丙强奸的,甲构成强奸罪的既遂(教唆犯)。
- 4
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教唆未遂”。大家可以根据对29条第2款的理解,来判断下列哪种情形里,甲某属于教唆未遂,且应按照29条第2款处理:( ) A: 甲某告诉乙,说看见丙某和乙妻有染,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答应下来,却不什么也没做 B: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甲某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表示接受并当晚磨了菜刀,但因乙某在晚上磨刀的声音太吵,被周围的革命群众及时报警,第二天刚一出门即被警察抓获 C: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本地的一位姑娘,丙某每天前往姑娘家献殷勤,乙某非常气愤,于是甲某教唆乙某去敲断丙某的腿,乙某接受教唆并着手实行对丙某的伤害,但是遭到丙某的激烈反抗,乙某一怒之下竟将丙某杀死 D: 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外地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姑娘每天都会给丙某寄一封情书,乙某非常嫉妒。于是甲某教唆乙某,模仿丙的笔迹回信给姑娘说丙不爱她,乙某认为这样做会弄巧成拙,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