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0
    《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D材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但也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故A、B、C说法正确;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个时期统治者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故D的说法错误。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A严刑峻法 B: B重农抑商 C: C施行仁政 D: D闭关锁国

    • 1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文中所言表明中国传统史学的最主要功能是

    • 2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取自中国古代典籍( )。 A: 《管子·重令》 B: 《百子金丹》 C: 《百草纲目》 D: 《春秋》

    • 3

      【填空题】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也。先知者,不可(),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知敌之情者也

    • 4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材料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①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②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