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表示,错误的是()。
A: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通常在65~115m2/人范围内
B: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所在气候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综合确定
C: 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宜在85.1~105m2/人内确定
D: 首都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应在95.1~105m2/人内确定
A: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通常在65~115m2/人范围内
B: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所在气候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综合确定
C: 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宜在85.1~105m2/人内确定
D: 首都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应在95.1~105m2/人内确定
D
举一反三
- 下列关于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表达,错误的是()。 A: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通常控制在65-115㎡/人范围内 B: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所在气候分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综合确定 C: 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宜在85.1~105㎡/人内确定 D: 首都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应在95.1~105㎡/人内确定
- 新建城市(镇)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宜在哪个范围内确定?() A: 65.0~95.0m<sup>2</sup>/人 B: 85.1~105.0m<sup>2</sup>/人 C: 105.1~115.0m<sup>2</sup>/人 D: ≤150.0m<sup>2</sup>/人
- 华东某市所处地域为Ⅳ气候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114.2m2/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为85.0万人。请根据国家关于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有关规定,试计算规划期末该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多少?表1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m2/人)
- 在《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了四大类主要用地的单项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正确的有()。 A: Ⅰ气候区规划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2.0m<sup>2</sup>~32.0m<sup>2</sup>/人 B: 规划人均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m<sup>2</sup>/人 C: 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m<sup>2</sup>/人 D: 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5.0m<sup>2</sup>/人 E: 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9.0m<sup>2</sup>/人
-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等三部分。 A: 规划用地总量指标 B: 规划人口规模 C: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D: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E: 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内容
- 0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A: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100m<sup>2</sup>/人 B: 用地规模与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等有关 C: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应低于现状水平 D: 依据规划用地规模可以推算规划人口规模 E: 依据规划人口规模可以推算规划用地规模
- 1
依照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对于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m<sup>2</sup>/人。 A: 120 B: 60 C: 130 D: 200
- 2
新建城市(镇)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宜在哪个范围内确定?() A: 65.0~95.0m2/人 B: 85.1~105.0m2/人 C: 105.1~115.0m2/人 D: ≤150.0m2/人
- 3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 A: 50.2~112.6m2/人内确定 B: 90.1~105.0m2/人内确定 C: 18.0~28.0m2/人内确定 D: 10.0~25.0m2/人内确定
- 4
[已过时]《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采用的“双因子”控制是指允许采用()。 A: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B: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 C: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 D: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和允许调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