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鲁国大夫叔孙豹在回答晋国正卿范宣子何为“死而不朽”时,认为若能做到在三个方面取得建树,虽久不废,就叫做不朽。给后人留下了“三不朽”之说。这三个方面是:
举一反三
- “三不朽”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这则文字理解合理的是(<br/>) A: 这是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对“死而不朽”这个命题展开的讨论。 B: “立德”主要通过道德修为的途径,取得政治上的成功,这是以德治国背景下的最佳不朽模式。 C: “立功”主要是通过取得军功等事功,获得政治仕途上的成功,这是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可能的不朽模式。 D: 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这是在怀才不遇背景下最无奈的不朽模式。
- 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三不朽”之说,是春秋时( )提出的。 A: 孙武 B: 范蠡 C: 管仲 D: 叔孙豹
- 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三不朽”之说,是春秋时( )提出的。 A: 孙武 B: 范蠡 C: 管仲 D: 叔孙豹
- 中国大学MOOC: 5.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______,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单选)A. 立言 B. 立法 C. 立身 D. 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