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男子六十岁。()
错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tzayzateaaxxxto.html
举一反三
- 下列对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弱冠之年: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B: 天命之年:四十岁 不惑之年:五十岁 C: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D: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之年:高龄、高寿。八十、九十曰耄,七十日耋
-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
- 孔子曾对不同年龄段作描述,后人根据其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把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把四十岁叫“不惑”之年,那么相应的五十岁叫()。 A: 知命之年 B: 耳顺之年 C: 半百之年 D: 耄耋之年
-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请问:“弱冠”是男子______。 A: 三四岁至八九岁 B: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C: 十五岁 D: 二十岁
- 【单选题】15.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豆蔻”指的是女子十三岁,“束发”指的是男子十五岁,“舞象之年”指的是() A. 女子十五岁 B. 男子十五岁 C. 男子十五至二十岁 D. 女子十五到二十岁
内容
- 0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八九十岁称耄耋之年。“耄耋”一词的读音是( )。
- 1
古代男子15岁束发,女子15岁及笄,男子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天命”,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百岁老人称为期颐,120岁称为花甲重开,140岁称为古稀双庆
- 2
古代男子15岁束发,女子15岁及笄,男子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天命”,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百岁老人称为期颐,120岁称为花甲重开,140岁称为古稀双庆。
- 3
而立:男子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
- 4
古代通常男子____岁、女子____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____礼,女子成人礼叫____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____之年和____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