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同志在2004年1月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对
举一反三
- 下列关于海西经济区描述正确的是:() A: 海峡西岸经济区,即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浙江、江苏、广东、江西4省部分地区的一个经济区域。 B: 它的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C: 这一战略目标的远景之一就是等到祖国统一之时,东西两岸经济融为一体,形成海峡经济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D: 2004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的卢展工亮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 E: 200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副省长的黄小晶率57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 下列关于海西经济区描述正确的是() A: 海峡西岸经济区,即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浙江、江苏、广东、江西4省部分地区的一个经济区域 B: 它的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C: 这一战略目标的远景之一就是等到祖国统一之时,东西两岸经济融为一体,形成海峡经济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D: 2004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的卢展工亮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 E: 200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副省长的黄小晶率57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 2007年1月,省十届人大()次会议审议批准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全方位推进海西建设。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 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贵州“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 )主战略,以此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A: 农业现代化、城市化 B: 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 C: 交通先行、农业转型 D: 工业化、城镇化
- 2010年10月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A: 开放带动战略 B: 工业强省战略 C: 城镇化带动战略 D: 可持续发展战略
内容
- 0
2010年10月,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高举()的旗帜,确立()的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两大战略。 A: 发展、奋进、赶超;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B: 发展、团结、奋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加快跨越赶超;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C: 发展、团结、奋斗;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业强省和大数据、大健康 D: 发展、团结、奋斗;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 1
十二五以来,贵州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加速发展,( ),( )”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 2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有()。 A: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 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C: 工业结构的优化 D: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E: 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 3
会议上,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构想,()正式确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A: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 B: 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C: 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D: 省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
- 4
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被分类为()。 A: 县城中心城市 B: 县域内的中心镇 C: 省内经济区中心城市 D: 省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