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 野生葫芦科植物的苦味是有葫芦素产生的,原本是用来驱挡食草动物。黄瓜(Cucumis sativus)在多年栽培过程中苦味的丧失是由于葫芦素调节因子功能丧失导致的。有关市场上黄瓜的口味,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举一反三
- 野生葫芦科植物的苦味是有葫芦素产生的,原本是用来驱挡食草动物。黄瓜(Cucumissativus)在多年栽培过程中苦味的丧失是由于葫芦素调节因子功能丧失导致的。有关市场上黄瓜的口味,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 自然情况下,葫芦科植物中的葫芦素分子会表达一种苦味,可以帮助驱挡食草动物,但是黄瓜是没有葫芦素的。 B: 黄瓜一旦没有动物去吃它,自己就停止生产葫芦素。 C: 通过杂交育种,有目的地改变了原始黄瓜的口味。 D: 在黄瓜栽培过程中,葫芦素关联基因的突变帮助我们选育出如今所吃的不苦的黄瓜品种,并在家养过程中被稳定保存下来。
-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大多数人一定喜欢黄瓜那种清甜的味道,苦味黄瓜可能对人体更有利。2014年11月29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以长篇幅论文的形式发表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完成的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分子机制研究。这项研究揭开黄瓜变苦的秘密,或将为将来开发合成治疗癌症的药物打下基础。 黄三文介绍说,黄瓜原产于印度,野生黄瓜在印度是作为泻药使用的。因为它的果实和黄连一样苦,轻咬一口就会让人受不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吃。但野生黄瓜中有很多有益的农艺性状基因,尤其是对主要黄瓜病害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性,它们对于培育抗病黄瓜品种是非常宝贵的材料。 黄三文说,我们现在食用的黄瓜都是从极苦的野生黄瓜驯化来的,因此了解黄瓜驯化的遗传机理对于黄瓜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黄瓜缺少成熟的研究体系,研究起来困难较大。为了破解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的分子机制,黄三文团队十年磨一剑,从实验室早期积累的黄瓜基因组大数据中挖掘重要的线索,再结合传统的遗传学、代谢组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验证这些线索,开展深入研究。 黄三文说,这项研究揭示了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的分子机制,共涉及11个基因。即:发现了苦味物质葫芦素是由9个基因负责合成的,其中4个基因的生物化学功能已经确证了;这9个基因受到2个“主开关基因”(Bl和Bt)的直接控制,Bl控制叶片苦味,Bt控制果实苦味;在野生极苦黄瓜向栽培黄瓜驯化过程中,Bt基因受到选择,导致无苦味黄瓜的出现,但在逆境条件下仍然会变苦;发现Bt启动子区域的一个突变能够使得黄瓜在逆境条件下也不会变苦,通过精确调节果实和叶片中Bt和Bl的表达模式,可以确保黄瓜果实中不积累苦味物质,保证黄瓜的商品品质,同时提高叶片中的葫芦素含量用于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黄瓜苦味物质是葫芦素,而葫芦素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最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甜瓜的瓜蒂具有催吐及消炎的功效,而瓜蒂中含有大量的葫芦素。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葫芦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可与其他抗癌药物一块用于癌症治疗。黄三文表示,正在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究,葫芦素的合成和调控机制一旦破解,或为将来开发合成治疗癌症的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文内容,关于葫芦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葫芦素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B: 甜瓜的瓜蒂具有催吐及消炎的功效是因为瓜蒂中含有大量的葫芦素 C: 葫芦素能够将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 D: 葫芦素的合成机制的破解可能会促进治癌药物的开发合成
- 黄瓜的葫芦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 抗肿瘤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抗肿瘤目的。()
- 黄瓜的葫芦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A: 5个 B: 7个 C: 9个 D: 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