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 )起施行,这意味着生活垃圾分类在上海即将被纳入强制管理框架,如果“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能有效保证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也为“代收垃圾网约工”提供了更多工作契机,让这一新兴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举一反三
-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 垃圾分类在申城纳入法治框架: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 A: 100元、3万元 B: 200元、5万元 C: 200元、3万元 D: 100元、5万元
-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元
- 《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A: 单位和个人应当减少垃圾产生 B: 按照规定分拣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C: 不得乱扔、混投垃圾 D: 不得乱堆乱放垃圾
- 垃圾分类已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最新时尚,垃圾分类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后,上海开展了“上海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总体较为满意。其中“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也为上海未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图一:上海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供图(1)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政府推动解决在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难题,有利于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运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