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帝建太学于长安,设五经博士及博士弟子五十名。太学主修科目为______ ,后扩展至其他领域。
经学
举一反三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C: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太学是汉代中央官学的主要形式。太学的老师称博士,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
- 【多选题】关于太学说法正确的是()。 A. 太学学生要经过考试,根据成绩高低录用 B. 太学学生称为博士弟子 C. 于洛阳设立了太学 D. 建立太学的目的是为招收学生把他们推举到官员队伍中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内容
- 0
什么制度的确立标志太学的成立? A: 博士弟子制 B: 五经博士 C: 视学制度 D: 察举制
- 1
什么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太学的成立? A: 五经博士 B: 视学制度 C: 博士弟子制 D: 察举制
- 2
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置“太学”,定制博士弟子员制度
- 3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推行董仲舒的主张,尊博士,设太学,王霸兼施,教化百姓。
- 4
官学有最高学府太学,专设五经博士,成为专掌太学经学教育的学官,教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