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答: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对于“正”与“邪”的分辨大抵是截然分明的,《三国志 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书中代表“正”的一方是蜀汉,以刘备最为突出;代表“邪” 的一方是曹魏,以曹操最为突出。这是三国故事很久以来就形成的“拥刘反曹”倾 向,只是在小说中表现得更充分。《三国志演义》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 的中心人物。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其中自桃园结义至诸葛亮五丈原这五十一年间 的事就占了一百零四回,以后四十六年的事只用十六回就草草收束。“拥刘反曹” 倾向的形成,有比较长远、复杂的历史和思想的背景。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 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宗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 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 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从来以弘 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 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 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 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书中曹、刘对比的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是刘 备以宽仁待民,曹操以残暴害民;刘备待士以诚心和义气,曹操则全用权术和机诈。 刘备从桃园结义时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并深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 本,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他的言行和曹操恰恰是鲜明的对比。从这些对比 描写中,可以看出《演义》中“拥刘反曹”的观念,更主要是表现封建时代人民拥护 “明君”,憎恶“暴君”的普遍愿望。书中许田射猎、曹丕废帝、刘备正位等章节中流露了相当深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强调正统的主要目的还是 为了支持深得人心的刘备,而不是支持行将溃灭的汉献帝、刘表、刘璋等人物,这些 人物在作者笔下只是可怜,并不可爱。可见《演义》的拥刘反曹和朱熹等人的拥刘 反曹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是 A: 孙权 B: 周瑜 C: 周瑜 D: 周瑜
- 1
《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2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 A: 拥汉反曹 B: 拥操反刘 C: 拥刘反曹 D: 拥吴反晋
- 3
《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A陈寿《三国志》 B: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C朱熹《通鉴纲目》 D: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4
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