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餐时血糖调节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基本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非常相似
B: 短效药物,吸收迅速,半衰期短
C: 以进餐后立即升高的血糖为靶目标
D: 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低血糖症的风险更高
A: 基本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非常相似
B: 短效药物,吸收迅速,半衰期短
C: 以进餐后立即升高的血糖为靶目标
D: 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低血糖症的风险更高
举一反三
- 如果患者使用三餐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出现这种情况“每餐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良好,但餐后4小时出现低血糖”,下列哪一种(或哪几种)措施可以考虑使用?() A: 加用磺脲类药物 B: 加用双胍类药物 C: 加用餐时血糖调节剂 D: 加用α-糖苷酶药物 E: 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F: 改用快速胰岛素类似物
- 适用于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的药物是() A: 双胍类药物 B: 磺脲类药物 C: 格列奈类药物 D: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E: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 具有“餐时血糖调节剂”之称的药物有()。
- 案例摘要:患者,女性,55岁,体重76kg,身高160cm。因多饮、多尿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2个月后空腹血糖为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0mmol/L。磺脲类与非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区别是() A: 副作用 B: 作用机制 C: 药动学 D: 药效学 E: 作用靶位
- 适用于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的药物是() A: A双胍类药物 B: B磺脲类药物 C: C格列奈类药物 D: 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E: E噻唑烷二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