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3
    如何理解行政改革的压力和阻力?
  • 答:(1)行政改革的压力行政改革的压力是在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感到不满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不满情绪越大,要求进行改革的压力也就越大。国家行政组织常会遇到与组织的工作过程、管理过程、活动过程等相联系的各种变化,进而形成行政改革的压力。这些变化包括:①组织目标的变化要求:②组织任务或职能的变化要求;③组织结构的变化要求;④组织管理方面的变化要求;⑤组织技术和人员方面的变化要求。(2)行政改革阻力行政改革阻力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在实施行政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可能要改变原有的结构、体制、行为规范、传统习惯和利益分配关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阻力:①个人方面的阻力。行政人员的态度对行政改革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直接参与行政改革过程时影响则更大。②群体方面的阻力。行政人员对改革的态度容易受到群体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首先,个人在群体压力下产生“遵从”行为,即顺从多数人意见;其次,用集体的行为规范代替个人判断;最后,当群体成员对改革普遍持保守态度时,他们形成的群体意见可能倾向于更为保守的态度。在内聚力高的群体中,群体因素对外态度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③组织方面的阻力。组织系统现行的内部结构、管理体制、权责关系、运行机制等可能会给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特别是当它们本身成为行政改革的对象时,造成的阻力可能会更大。行政改革的具体计划或具体方案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个方面、领域或局部的改革需要而制定的,它将对组织的其他方面、领域或整体带来不同的影响,不可避兔地会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牵制和抵制。④社会方面的阻力。行政改革还会遇到来自组织外部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分为立法者、公众、不同的利益集团等三个方面。(3)克服行政改革阻力的方法①使各级行政人员对改革有积极的态度。根据态度转变行为的理论,可以从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因素调整各级行政人员对改革的态度,使各级行政人员树立改革意识,减轻其反对的强度或改变其态度的方向。②让各级行政人员积极参与行政改革过程。让各级行政人员参与改革计划的设计或参与讨论实施改革计划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加他们对改革过程的了解、认同和责任感,减少或消除对立情绪。让各级行政人员参与的程度越大,效果越好。③认真论证改革计划或方案,确保改革结果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多数人的利益。行政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国家行政组织的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提高政府生产力并在组织发展的同时使其成员的能力、成就、待遇等得到同步发展,这是克服改革阻力的最根本的方法。④利用群体压力的积极影响。多数人主张改革的群体压力可以抑制个别群体成员的保守思想和反对态度。在此方面应注意调整改革的目标与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目标或利益的一致性,增强公众支持改革的力度,在行政改革方面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等。⑤合理安排改革的时间和进程。根据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强弱程度、人力、物力、财力的客观条件、进行改革的准备情况等适当确定进行改革的对象、时机、范围、规模和步骤。⑥增强改革的组织压力。增强主张改革的领导者的权力和威信、用组织决定的形式实施改革、采取各种激励、强化的组织手段推行改革、要求各级领导者严格执行组织改革的决定等都可以增强改革过程中的组织压力,减少改革中的阻力。⑦增强改革的社会压力。行政改革的外部压力的增大可以有效减少内部的阻力。

    内容

    • 0

      如何理解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1

      如何理解行政及行政管理学?

    • 2

      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 3

      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 4

      如何理解行政执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