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采用折算荷载是为了考虑次梁对板转动的约束作用
B: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C: 板的计算宽度课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设计
D: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A: 采用折算荷载是为了考虑次梁对板转动的约束作用
B: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C: 板的计算宽度课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设计
D: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D
举一反三
-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A: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B: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C: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D: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 A: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B: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C: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D: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 A: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B: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C: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D: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 A: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B: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C: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D: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 A: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B: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C: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D: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内容
- 0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A: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B: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C: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D: 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2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 1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A: A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B: B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 C: C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 D: D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 2
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截面计算,支座按 截面计算。
- 3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计算次梁支座截面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应取在。
- 4
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的计算弯矩可减少( )。 A: 15% B: 20% C: 25% D: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