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此句中的“伯夷”是谁呢( )
A: 屈原的朋友
B: 商末孤竹君的幼子
C: 商末孤竹君的长子
D: 屈原的同事
A: 屈原的朋友
B: 商末孤竹君的幼子
C: 商末孤竹君的长子
D: 屈原的同事
C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不是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项是()。 A: 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B: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C: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D: (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1
屈原非常喜欢一种树,说它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并且专门为它写了一首诗:“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请问他说的是什么树?
- 2
子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中伯夷、叔齐是()朝未年,()国,国君的() A: 商朝、孤竹国、儿子 B: 夏朝、孤竹国、侄子 C: 清朝、鲁国、侄子 D: 明朝、鲁国、儿子
- 3
伯夷和叔齐是下列哪个封国的( )。 A: 庆国 B: 韩侯国 C: 姬子国 D: 孤竹国
- 4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1.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转·隐公元年》)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至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4.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史记·伯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