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1
    关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突触前末梢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
    B: B动作电位出现时,Na+内流造成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
    C: C一定量的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其内流的数量与当时的去极化大小程度成比例
    D: D进入前膜内的Ca2+仅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不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
    E: ECa2+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以致出现胞裂外排,将所含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 D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突触前抑制发生的机理,是由于( )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A: 突触前膜Ca<sup>2+</sup>内流减少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Ca<sup>2+</sup>内流减少 D: 突触前膜超极化

    • 1

      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 B: 突触后膜产生除极化变化 C: {{*HTML*}}突触后膜对Ca<SUP>2+</SUP>通透性增加 D: {{*HTML*}}主要使突触后膜Na<SUP>+</SUP>内流 E: 兴奋只能由前膜向后膜传递

    • 2

      关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末梢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 B: 动作电位出现时,Na内流造成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 C: 一定量的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其内流的数量与当时的去极化大小程度成比例 D: 进入前膜内的Ca2仅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不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 E: Ca2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以致出现胞裂外排,将所含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 3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是( ) A: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动作电位的幅度 C: 囊泡的数量与大小 D: 由胞外进入前膜Ca<sup>2+</sup>的量 E: 胞外Ca<sup>2+</sup>的浓度

    • 4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B突触蛋白Ⅰ磷酸化程度 C: C进入前膜Ca<sup>2+</sup>的量 D: D突触小泡大小 E: E突触前膜Na<sup>+</sup>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