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4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1、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学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①“悦”愉快;    ②可以凭借;    ③真诚、诚实;    ④睡觉;3、①几个人在一起走,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②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4、①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戒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②第⑨则应正了第③则的内容:思而不学则殆。    ③好学;乐学。    ④“略”

    内容

    • 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

    • 2

      学而篇1·1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3

      《史记》开卷首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

      把下列短文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