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别说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的形成机制。
答:(1)全球变暖的形成机制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去的热量也随之增多。最终,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其作用的加剧是当今全球变暖的主导因素。大气由许多气体组成,其中氮、氧占了总体积的[tex=1.786x1.286]1i1TezV7TXBU71WBgEWLvw==[/tex],但主要影响温室效应的却是众多的微量气体,这些气体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因此,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因而这些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它们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二氮等。(2)臭氧层破坏的形成机制对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有多种见解。有的认为,这可能跟亚马逊河地区不断出现的森林火灾有关;有的认为,臭氧洞之所以出现在两极,是极地低温造成的;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则认为,臭氧水平可能是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自然周期而变化的。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则认为,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经([tex=2.786x1.286]V+9tZzgYoixe8PNYQSAVsQ==[/tex])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臭氧的消耗主要有两种机制。①光解臭氧自身通过紫外线和可见光照射后,会发生光解。[tex=6.143x1.214]cFaAEMFKXuqU1i9dwhbZri+gYZ74qg3X4YsuhZyz4NVkijIM8HY14+yKd+afvfYx[/tex]②催化反应平流层中的臭氧损耗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转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tex=8.071x1.286]3JGcD6X2KaA8yZxR+jXJAnJji8T3voDJI3WOPMFpqd0=[/tex]和 [tex=2.5x1.286]DgOX3nwfBO8Snp0fMtPQNg==[/te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反应如下:[tex=8.429x2.5]2pgYM2j6vS5wZEkLnJ2dj4X2iTCnLuYgz1r3WivwKIpBvabuitaF3cFtLm/KiM0zJ9nDz1B81FPYKpzCDqsSLiPcjDJLbh0mEppelY6y1I0v98I2/TpNw/VKmUGCXwy7[/tex]净反应为:[tex=8.143x1.214]rkQ+EIOcPZ+v3cw+FO6buRkI7DJnyZlFexABLsDB/rGECHT3IIYr6yZnOnfwOxzkXE6o+pYKtqSRbS8+oxcZVw==[/tex]式中,催化剂[tex=0.929x1.286]uswT/CEcOIwMpCvTz/zeaA==[/tex]为[tex=8.214x1.286]wcidkAVMaQo63aGSq9DZNiryWpkqkXRUUcyaXZxYl1I=[/tex]或[tex=1.286x1.286]X3tqy5xhYqffcIlQl8FPZg==[/tex]。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含氟氯经或其他卤代化合物在空气中含量增多,由于其在太阳辐射下可分解成活性卤原子,从而会影响到臭氧在大气层中的分布。已经观察到,在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减少,而在对流层中其含量有所增加。由于约有[tex=1.786x1.286]NvYJgeLz/zqiXghrmYZStQ==[/tex]的臭氧是在平流层,所以其总量是在下降。[img=369x290]17d0a8b4c6348e0.png[/img](3)酸雨的形成机制酸沉降的科学概念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湿沉降通常指 [tex=1.429x1.286]PxuBFva/oLrjNsnHzDaYFA==[/tex]值低于[tex=1.286x1.286]shh2C8LBuObVu5hHFJDKpA==[/tex]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干沉降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对酸雨的研究较多,已将酸沉降与酸雨的概忽等同起来。降水的酸度是由降水中酸性和碱性化学物质间的平衡决定的。大气中可能形成酸的物质是:含硫化合物——[tex=10.0x1.357]/IL9oLBWHY+HV6SaW5qPgOW13B9XQYoHJyrCjBVb3IgEFRol2KLZXOH6ghjnXLLM[/tex] (二甲基硫,[tex=2.571x1.286]hsH74+IqgrQqhHpDRfneYA==[/tex])、[tex=13.0x1.357]brd7vuT7WxnXgkF0fBkRYkz4RdwiZAzP41dVn/Ay/oRoyza9uoQkxVUCkjvQHtkiLRXmb0H6a2ReU3yMoKgZoCz9DEa1JtvMKhUnuW/9Un0=[/tex]硫酸盐和 [tex=2.929x1.214]40bu3NA2kYm+17KNYGf+iQ==[/tex]:含氮化合物——[tex=6.571x1.214]DTFH5tfaMlhzSmdKrfCpKmlAmXl6fBV2wpn2ncvy/wY=[/tex]硝酸盐、[tex=2.786x1.214]mUx4+4YFmwf6Mhk5vrUPlg==[/tex]以及氯化物和[tex=2.214x1.286]JwSPjwXXMvE/MlYX4EvnKg==[/tex]等。这些物质有可能在降水过程中进入降水,使其呈酸性。通常认为主要的成酸基质是[tex=1.786x1.286]5lIikGuvkuJD/d/p+i5vdA==[/tex]和[tex=2.071x1.286]zCCA36oJC0oZlhrxIqbwFA==[/tex],其形成的酸占酸雨中的总酸量因地而异。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之比为[tex=1.786x1.286]TTC3vKxNfw33MB7PySEh1w==[/tex],我国酸雨以硫酸为主,硝酸含量不足[tex=1.786x1.286]8lHCgOBfm9m7Uj4N/Y2Pwg==[/tex]。[img=373x337]17d0a8d7435cc60.png[/img]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以下不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 A: 臭氧层破坏 B: 全球变暖 C: 酸雨蔓延 D: 荒漠化加剧
- 1
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等。 A: 海洋污染与过度开发 B: 臭氧层破坏 C: 全球变暖 D: 酸雨蔓延
- 2
新一轮世届环境问题包括() A: 全球变暖 B: 臭氧层破坏 C: 酸雨沉降 D: 生物多样性锐减
- 3
哪个全球环境问题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全球问题”() A: 全球变暖 B: 农药污染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
- 4
直接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是 A: 温室效应 B: 臭氧层的破坏 C: 瘟疫流行 D: 酸雨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