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9
    简述王夫之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 答: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在人性论、理欲关系、知行关系、学思关系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卓越见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他从唯物主义的历史进化论思想出发,提出并论述了日生日成的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的教育过程;主动习行、自强不息等教育主张。其中他对“理”与“欲”关系的认识,即理在欲中,无欲无理,理欲统一的道德教育观,对宋明以来"存天理,灭人欲”,窒息人性发展的道德教育观不能不说是一次强大的冲击。他的“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的观点对于冲破封建道徳教育的束缚,催生资本主义白由教育思想的萌芽,满足新兴市民的思想需要以及人性得到自然合理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同时,这种把人们正当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看作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进一步肃清教育领域内仍存有的“君子谋道不谋食”,重精神轻物质的失衡心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他还提出并论述了学思结合,“有序”与“不息”结合,“自勉”与“自得”结合,内材施教,立志为学等相当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主张。其中,他主张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绝不能降低标准迎合学生苟安心理,学生更不能迁就自己,放任自己,---味让教师“俯从”白己的“易为”,而应立志自勉、主动自得,否则,只能陷入“不知不能”的悲境之中。(2)王大之的“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素质教育一方面依赖于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妥善选择和运用。“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整体性、发展性和个体性的教学特色:整体性即人的素质本身就是综合性的概念,素质教育根本任务就是闱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身心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发展性即用动态观分析学生的素质系统构成的发展变化,并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个体性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并激发其向感兴趣的方向发展。现代化教育要以“学思相资”、“因材施教”为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潜能的开发,主张群体培养和个体发展目标统一,培养优秀人才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统一。可见,“学思相资”、“囚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必然延续,也是今天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内容

    • 0

      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即道德”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 1

      简述中共七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和历史意义。

    • 2

      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 3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难能可贵之处?

    • 4

      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历史局限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