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相譍也,从口禾聲”出自()
举一反三
- 下面几条训释中,使用了形训方法的有 A: 诚,信也。从言,成聲。 B: 诫,敇也。从言,戒聲。 C: 及,逮也。从又,从人。 D: 勒,刻也,刻识之也。
-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小雅·伐木》) A:
-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小雅·伐木》)此章以鳥鳴起興,寫朋友不能相棄。
- 一個字在中古時代如果屬於入聲調,那麼它的聲調也一定是入聲。
- 形聲字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的,意符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讀音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