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年扩大的粮食播种面积和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
举一反三
- 逐年扩大的粮食播种面积和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 A: 都是时点指标 B: 都是时期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E: 前者是总体单位总量,后者是总体标志总量
- 逐年扩大的粮食播种面积和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 A: A都是时点指标 B: B都是时期指标 C: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E: E前者是总体单位总量,后者是总体标志总量
- 现实粮食种植规模是指农民自愿种植粮食作物的规模。近五年来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种植结构调整是主要原因。1999—2001年是江苏省农民大幅调整种植结构时期,三年内全省共减少粮食面积1589万亩,占近五年粮食面积减少总量的82%。2002—2003年江苏省农民继续调整种植结构,但调整幅度趋缓。2002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只比2001年减6万亩。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虽比2002年减少335万亩,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灾绝收而减少的,当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反映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规模。为此,江苏省取2002—2003年的平均粮食播种面积7157万亩,作为该省现实粮食种植规模。用同样的方法测算,小麦、水稻的播种面积分别为2431万亩、2867万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种植结构的调整是近五年来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B: 2002—2003年该省的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幅度趋缓 C: 2002年及2003年的粮食播种的面积反映了当年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规模 D: 根据现实粮食种植规模的计算方法,小麦与水稻的播种面积之和是5298万亩
- 现实粮食种植规模是指农民自愿种植粮食作物的规模。近五年来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种植结构调整是主要原因。1999-2001年是江苏省农民大幅调整种植结构时期,三年内全省共减少粮食面积1589万亩,占近五年粮食面积减少总量的82%。2002-2003年江苏省农民继续调整种植结构,但调整幅度趋缓。2002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只比2001年减6万亩。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虽比2002年减少335万亩,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灾绝收而减少的,当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反映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规模。为此,江苏省取2002-2003年的平均粮食播种面积7157万亩,作为该省现实粮食种植规模。用同样的方法测算,小麦、水稻的播种面积分别为2431万亩、2867万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种植结构的调整是近五年来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B: 2002-2003年该省的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幅度趋缓 C: 2002年及2003年的粮食播种的面积反映了当年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规模 D: 根据现实粮食种植规模的计算方法,小麦与水稻的播种面积之和是5298万亩
- 2004年来粮食产量比2003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A: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逐年上升 B: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C: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年份是2004年 D: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高年份是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