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4
    以《源氏物语》和川端康成作品为例谈谈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2.以《源氏物语》和川端康成作品为例谈谈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
  • 可以说“物哀”这一理念是整个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的精髓本质,亦是理解日本人民族气质的关键所在。叶渭渠在其所著的《日本文学思潮史》中,将“物哀”解释为“对所感之对象表现一种爱怜和同情混成的心绪,这个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也可扩大为社会世相”。简而言之,物哀是一种由情景交融而引起的深沉的哲理般的感触,它不像古希腊悲剧那样有重大的社会主题、宏大的气魄、无限的力度和剧烈的矛盾冲突,它也不像中国悲剧那样充满浪漫的激情和沉重的伦理意识,而是弥漫着一种均匀的、淡淡的哀愁,贯穿着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从而体现了人生中和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这一理念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学的主导地位,综观大多数日本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这样一个文学理念。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语》都充分体现了对“物哀”风格的追求,特别是《源氏物语》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问世于十一世纪初,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人物形象之多,描写之细腻,堪称物语之典范。小说由人心理活动人手,行文之间充满了纤细清雅而幽怨的情调。“虽然也描绘了很多宫廷权力斗争的场面,但是最着重的还是那一段段华丽而哀伤的爱情”。哀婉纯真的《万叶集》透出的传统日本式唯美,在《源氏物语》中被继承下来。川端康成的审美情趣,更多地继承了日本传统艺术美的“物哀”精神。他经常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可以说,“物哀”在他的审美意识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大多表现了悲哀与同情,朴素、深切而令人感动地表露了对渺小人物的赞赏、亲爱、同情、怜悯和哀伤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咏叹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他以描写对象的悲哀感与作家自我的同情哀感的统一,赋予他笔下众多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以悲剧的情调,而且把她们的悲哀同纯真、朴实联系在一起,表现了鲜明的柔和的女性美,创造了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是从编织舞女熏子的境遇开始的。它透过熏子纤细的美,来反映她内在的悲伤和沉痛的哀愁;同时,作为男主人公中学生“我”又蕴含着深邃而郁结的情感。两者都表现出一种日本式的“物哀”的自然感情。

    内容

    • 0

      _____________代表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平安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竹取物语》

    • 1

      日本物语文学的形成受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在产生之初就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虚构物语,以《竹取物语》为代表;另一类为歌物语,以《伊势物语》和_____________为代表。 A: 《源氏物语》 B: 《大和物语》 C: 《平家物语》 D: 《落洼物语》

    • 2

      日本物语文学主要有() A: 《竹取物语》 B: 《平家物语》 C: 《佐藤物语》 D: 《源氏物语》 E: 《伊势物语》

    • 3

      _____________代表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A: 《源氏物语》 B: 《竹取物语》 C: 《伊势物语》 D: 《平安物语》

    • 4

      日本古代物语文学的代表作是 A: 《竹取物语》 B: 《伊势物语》 C: 《源氏物语》 D: 《平家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