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阮元另有一篇《北碑南帖论》的书论,能否亦为一道其详?
是的,《北碑南帖论》与《南北书派论》一样,同是阮元的重要论书著述之一。《南北书派论》以划分南北书派及评章两者是非得失为主,此则分述碑帖之异及各自所擅,彼此角度及侧重不同,合而论之,有相互映发促进之妙,而卓然成一体系也。在这则文章中,首先论碑说:“古石刻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以佐史学,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前后汉隶碑盛兴,书家辈出……降及西晋、北朝,中原汉碑林立,学者慕之,转相摩习。”又说:“宫殿之榜亦宜篆隶,是以北朝书家,史传称之,每曰长于碑榜。”接着他又论帖说:“晋室南渡,以《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然衣带所携者,帖也。帖者,始于卷帛之署书(见《说文》),后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并举例道:“今《阁帖》如钟、王、郗、谢诸书,皆帖也,非碑也。”那末,南朝为什么少碑呢?原因自然是“南朝敕禁刻碑之事”了,故而“惟帖是尚,字全变为真行草书”,“妍态多而古法少”,因此也就“无复隶古遗意”了。文末,他除了肯定唐初欧、虞、褚等人的书碑外,评太宗以下诸家则说:“唐太宗幼习王帖,于碑版本非所长,是以御书《晋祠铭》笔意纵横自如,以帖意施之巨碑者,自此等始。此后,李邕碑版名重一时,然所书《云摩》诸碑,虽字法半出此朝,而以行书书碑,终非古法。故开元间修《孔子庙》诸碑,为李邕撰文者,邕必请张廷珪以八分书书之,邕亦谓非隶不足以敬碑也。唐之殷氏(仲容)、颜氏(真卿),并以碑版隶楷世传家学。王行满、韩择木、徐浩、柳公权等,亦各名家,皆由沿习北法,始能自立。”作者心向北碑,已是十分明显的了。最后,阮元给碑、帖两者各自所长作结:“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至此,南北书派及南帖北碑的理论,已被初步奠定了。
举一反三
内容
- 0
魏晋南北朝的南北书法分称,多谓() A: 北碑南帖 B: 南札北刻 C: 南卷北通 D: 南王北张
- 1
民国时间,京剧界有一南一北两大名角,北为梅兰芳,南为()
- 2
北碑书法如“杏花春雨江南”南帖书法如“白马秋风塞北”。( )
- 3
阮元认为“碑”“帖”各有所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意态挥洒,则碑据其胜 B: 法书深刻,则帖擅其长 C: 界格方严,则帖据其胜 D: 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
- 4
阮元认为“碑”“帖”各有所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意态挥洒,则碑据其胜 B: 法书深刻,则帖擅其长 C: 界格方严,则帖据其胜 D: 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