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华北板块晚生代地史特征(以山西太原剖面为例)
华北板块自奥陶纪中晚期上升为陆遭受风化剥蚀,一直到晚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故,泥盆纪及早石炭世华北板块主体为古陆剥蚀区,没有沉积。 晚石炭世华北板块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发育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山西太原是华北板块石炭纪典型剖面,自下而上分为本溪组和太原组(下部)。本溪组底部与下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下部为山西式铁矿及铝土矿富集层,上部为砂页岩夹煤层和含蜓灰岩,为滨海沼泽至浅海环境。太原组是我国重要产煤地层,由三个“砂岩—页岩-煤层—灰岩沉积旋回”组成,反映河流三角洲—滨海沼泽—浅海环境交替出现的环境。 二叠纪华北板块除下二叠统为海陆交互相外,中上二叠统已基本脱离了海相环境。以山西太原剖面为例。该剖面下二叠统下部(太原组中上部)与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触,沉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主要岩性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泥质岩及煤层,下部夹含筳灰岩。 上部山西组下部为具交错层理的含砾石英砂岩,上部砂页岩中夹可采煤层,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并有含舌形贝等化石的海相夹层。代表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中二叠统石盒子群为一套岩性复杂的河、湖相沉积,下石盒子组下部仍夹不规则煤层,往上逐渐变为杂色和紫红色,不再出现煤层但夹有铁锰及铝土层,显示潮湿气候减弱和氧化环境增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已属红层沉积,岩性为杂色砂页岩、红色砂泥岩等,化石稀少,偶夹石膏,代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积。总之,二叠纪华北板块是由潮湿气候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向半干旱、干旱气候区河湖相碎屑岩沉积转变的过程。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洋相隔
-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五郡。
- 2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途经地顺序正确的是( )。 A: 太原、吕梁、忻州 B: 吕梁、长治、太原 C: 忻州、大同、太原 D: 吕梁、忻州、太原
- 3
以文昌鱼为例试述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 4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山西,视察的主要城市包括() A: 山西大同 B: 山西太原 C: 山西吕梁 D: 山西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