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以上文献反映了周代的哪种制度?
A: 言谏制度
B: 采诗制度
C: 选官制度
D: 献诗制度
A: 言谏制度
B: 采诗制度
C: 选官制度
D: 献诗制度
举一反三
-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这反映的是关于诗经来源的哪一种说法( ) A: 删诗说 B: 献诗说 C: 采诗说 D: 撰诗说
- 周王朝专门设立____,聘请“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体现了《诗经》来源的哪一种说法? A: 献诗说 B: 删诗说 C: 采诗说 D: 写诗说
- 《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这则材料说明《诗经》成书过程的( )。 A: 删诗说 B: 献诗说 C: 正乐说 D: 采诗说
- 《诗经》的形成与周代“采诗”“献诗”制度关系密切,《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是通过民间采诗和贵族献诗搜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