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中英()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五口通商章程》 《望厦条约》 领事裁判权
举一反三
- 在通商口岸内,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体现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的权
- 1843年中英()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4年中美()更扩大()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从此,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 1843年中英()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 英国通过哪项条约,英国获得“查察”、“听诉”之权,英国人如何治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员照办。
-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
内容
- 0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 领土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主权
- 1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首先确立了英国在中国的( )
- 2
中国大学MOOC: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首先确立了英国在中国的( )
- 3
中英( )规定,在通商口岸,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 4
()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提出租地要求,让英国侨民自行使用土地和市政管理,划定了英租界。 A: 1842 B: 1843 C: 1844 D: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