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AT地址池配置中,( )表示地址转换的同时进行端口的转换。允许端口转换才可以使多个内网主机同时使用同一个公网IP地址访问Internet。它也是NAT地址转换模式的缺省情况。
A: pat
B: no-pat
C: no-nat
D: permit
A: pat
B: no-pat
C: no-nat
D: permit
举一反三
- 配置了NO-PAT功能的NAT主要用于一对多的ip地址转换,转换时同时转换ip地址和端口。
- 由于BASICNAT实现是私有IP和NAT地址池中的公网IP之间的一对一转换,那么,私有网络中同时与公共网进行通信的主机数量就受到NAT的公网地址池中IP地址数量的限制。为了克服这种限制,NAT被进一步扩展到在进行IP地址转换的同时进行Port端口的转换,这就是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A: NAT B: NAPT C: BASICNAT D: NATSERVER
- 下面有关NA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虚拟服务器可以将多个服务映射到一个公网IP地址 B: 公司内部主机需要外网访问,在网关设备上配置PAT即可 C: 静态NAT将内部局部地址一对一静态地映射到内部全局地址,动态NAT将内部局部地址多对一地映射到内部全局地址 D: 使用PAT转换必须配置NAT地址池
- 在企业办公网环境下,通常有大量办公主机需要访问外部互联网,一般会开启路由器NAT功能实现公网IP地址共享上网,以下关于NAT网络地址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NAT进行网络地址转换,统一公司外网出口地址,能对内部员工的外网访问起到优化加速作用 B: NAT只能在外网出口绑定一个IP地址作为内网共享上网,不能实现多个内网主机使用多个公网IP的情况 C: NAT不能实现将内网服务器业务端口开放给公网的外网用户访问的功能 D: PAT通过记录端口信息的方式,可以实现将内网多个IP映射到一个公网IP的方式,最大程度节约公网IP
- 关于NAT内部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时的几种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A: 动态NAT实现地址一对一的转换,转换后的IP地址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 B: 静态NAT转换地址时是一对一的映射,私有地址转换为固定的公用IP C: 端口复用(PAT)可以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实现多对一的转换 D: 端口复用区别与动态NAT的地方就是用overload实现端口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