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燕麦白颖×黑颖,F1黑颖,F2自交后,F2得到黑颖419株,灰颖106株,白颖35株,问(1)燕麦壳色的可能遗传方式(2)自定基因符号解释这一结果,并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
  • (1)显性上位作用;(2)白颖植株基因型:bbgg;灰颖植株基因型:bbGG和bbGg。

    内容

    • 0

      纯合的黑颖燕麦和黄颖燕麦杂交,F1为黑颖,F2出现黑、黄、白三种颖色,其比为12:3:1,此种遗传方式为:( )。 A: 互补基因 B: 显性上位 C: 隐性上位 D: 修饰基因

    • 1

      Nilsson-ehle用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全是黑颖;F2(F1自交)中,黑颖有418株,灰颖有106株,白颖有36株。这一实验结果涉及的遗传方式是( )。 A: 互补基因 B: 显性上位作用 C: 抑制作用 D: 叠加作用

    • 2

      用白颖与黑颖两种燕麦杂交,F1为黑颖,F2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br/>可见颖色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在基因表达上属() A: 互补作用 B: 抑制作用 C: 重叠作用 D: 显性上位作用 E: 隐性上位作用

    • 3

      两种燕麦纯合体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为黑颖,F2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该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 ______ 互作。

    • 4

      两种燕麦纯合体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为黑颖,F2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该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 ),双亲基因型分别为( )和( )。两个基因分别用(D和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