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经验教训。
  • 首先,散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宽松的政治环境。不难看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通讯报告的兴盛,具备政通人和的社会背景;抒情散文的两度潮涌,也与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20世纪60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而l957年反右之后杂文的冷寂,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政治风雨对文学创作的摧残。 其次,创作队伍的形成对散文的繁荣至关重要。1949年以后,耕耘在散文园地的,既有久负盛名的文坛宿将,又有 才思横溢的文学新秀;既有多才多艺的诗人、小说家,又有阅历丰富的学者和教育家。正是他们体现在创作中的个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散文艺术风格的单调重复。 最后,“左”倾理论和僵化观念势必遏制散文的多元功能。散文创作本应十分自由,但在“文艺必须服务于政治”等口号的束缚下,它却变得不能“干预生活”、触及时弊;不能暴露阴暗、抨击丑恶;不能表现个性,袒露真实情感。作家们只好被迫收缩思想空间,专注于现实中的“光明”面,以清一色的“颂歌”取代散文(尤其是杂文)的讽刺、批判功能。这种“自我封闭”状态对于创作主体,对于散文创作的繁荣,都是十分有害的。

    内容

    • 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哪些方面探索?起得了哪些经验?又有什么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 1

      在“十七年文学”时期散文创作成就突出,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的是( )。 A: 吴伯萧 B: 秦牧 C: 魏巍 D: 刘白羽 E: 杨朔

    • 2

      工后会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风险,分享曾经实施该任务的经验和教训。

    • 3

      在“十七年”时期散文创作享有崇高的声誉,被时人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是()。 A: 刘白羽 B: 秦牧 C: 魏巍 D: 杨朔 E: 吴伯箫

    • 4

      “十七年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1966年这十七年间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