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选项中,确实出于《论语·宪问》篇的是()。
A: 有德者必有言
B: 有言者不必有德
C: 仁者必有勇
D: 勇者不必有仁
A: 有德者必有言
B: 有言者不必有德
C: 仁者必有勇
D: 勇者不必有仁
举一反三
-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___。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1.0分)
-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句话是()提出的。 A: 庄子 B: 孟子 C: 苟子 D: 孔子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为师,故孔子温故而知新。以下哪项与上述论证结构最为相似? A: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B: 好人有好报。张三是好人,所以有好报。 C: 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故威则重,固则学。 D: 多行不义必自毙。萤卓多行不义,故自毙。 E: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百战不殆,故韩信知己知彼。
- 以下关于孔子的言行观的说法中那些是正确的:() A: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B: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必有德。”(《宪问》) C: “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 D: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