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 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 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 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 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A: 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 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 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 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举一反三
-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宋朝时期,宰相有任命谏官的权力
-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监察制度不断完善B.官僚机构日益膨胀C.君主专制走向没落D.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唐初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B: 唐初明确划分官员职责 C: 唐初重视选官制度建设 D: 唐初注重监察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