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
举一反三
- 朱熹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里“穷”是指()。 A: 从根本上探究 B: 贫穷 C: 缺乏
- 王阳明说“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即理”。
- 龙场悟道成为王阳明心学确立的标志,其实质是 A: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B: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C: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D: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E: 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
- 朱熹在解释“格物”时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____,在____物而____其理也。”
- 下列作者与思想主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韩非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也 C: 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