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成为王阳明心学确立的标志,其实质是
A: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B: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C: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D: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E: 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
A: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B: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C: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D: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E: 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
举一反三
-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A: 朱熹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阳明
- 王阳明说“_____”。意思是真正的知一定要落实到行上,只有落实到行上,有了切实的体验,才算得上知,否则就是“未知”( )。 A: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B: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C: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D: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曾说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观点表明 A: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B: 先实践后有正确认识 C: 对格物致知的继承 D: 知行是先后两个程序
- 翻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这一观点为什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