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举一反三
- 下列对汉武帝时期人才选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任子制是指官秩在两千石以上,任职满三年,不问其子弟德才如何,都可获得任其子弟为官的资格。 B: 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在选择人数上与自选相当。 C: 自选制是指资产十万钱的富贵人家(非商人),自备衣马、自备粮草可候选为郎。 D: 郡国岁举孝廉的制度确立,孝重在尊亲侍君,而廉则指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 汉武帝时期的人才察举措施是:() A: 任子制、自选制 B: 举贤良 C: 郡国岁举孝廉 D: A、B、C都对
- 汉武帝时期的人才察举措施是:() A: 任子制、自选制 B: 举贤良 C: 郡国岁举孝廉 D: E: F: C都对
- 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 任子 B: 赀选 C: 征辟 D: 察举
- 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新途径是()。 A: 赀选制 B: 任子制 C: 郡首举孝廉 D: 建立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