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道德文章
  • 答:“文如其人”“道德文章”是一种风格观,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创作个性与品风格联系起来。这种观点把风格看作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流露,这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从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的,如杜甫、屈原、鲁迅的作品(1)中国文人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的例释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2)外国学者对“风格与内容”的理解歌德看到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认的高本高酸素本方高数的作家在数和件的一的时遵循客观规律。这是对“文如其人”较全面的理解总之,“文如其人”“道德文章”是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只看到内心表现的一面,忽视外在表达,还不能完全理解格。钱钟书认为,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应有正确的理解,“文如其人”“道德文章”主要不在外在题材而在言语的“格调”、行文的“笔性”等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ayxpxotzpttpoto.html

    内容

    • 0

      “道德文章”的说法表明学术是道德的基础。

    • 1

      如何理解道德的起源?

    • 2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

    • 3

      如何理解道德评价的含义?

    • 4

      如何理解道德的辩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