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内GIS的发展历程?
(1)准备阶段(1978-1979)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于1978年在杭州遥感学术讨论会上,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新学科和技术领域的主张,标志着我国开始组建队伍进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探索性试验工作。这一阶段,我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GIS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引入与建立;关于遥感分析、制图和数字地面模型的试验研究;GIS软、硬件的引进;相应规范的研究;局部系统或试验系统的开发研究等。例如,1978年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就是一项具有GIS启蒙性研究的示范工程,为GIS在中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2)起步阶段(1980-1985)相关机构的建立: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1985年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成立。在这一阶段,我国在数据采集的预研究、区域信息系统模型试验、空间数据库研究、GIS软件研制和GIS规范与标准研究等方面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3)发展阶段(1986-1995)标志性事件: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府行为,被正式列入“七五”、“八五”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研究领域,逐步和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许多部门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全国性地理信息系统实体建设、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或专题应用软件的研制、地理信息系统的教育培训等。这一时期,国内主要的商业化的GIS平台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MapGIS和武汉大学的GeoStar等。(4)产业化阶段(1996-2000)GIS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1996年,为支持国产GIS软件的发展,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始组织软件评测,并组织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交通、农业、林业、通信、公安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5)网络化与社会化阶段(2001-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我国GIS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面向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到综合性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政府行为、学术行为发展到公民行为和信息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简述制造业发展历程
- 1
研究GIS的展历程与发展动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属于GIS基本理论研究的范畴 A: 正确 B: 错误
- 2
简述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 3
简述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 4
简述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