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明月文
  • 1.“这些”指“思想的触角伸向远古洪荒,追问人类的源头”和在悠远时空中对短暂人生的意义的思索。 “此”指从古到今,中国人敏感于月亮的变化,而中秋月亮的圆满宣告了四季中最好时光的结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深沉、悠远的感伤和思索。(意对即可)2.(1)因为唐人想到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天地悠悠”和“欲上青天揽明月”等,想象神奇、浪漫,所以“是瑰丽的想象”;又因为他们思考月亮何时始有,明了天地恒久而人生短暂是自然之道,所以“是科学的命题”。(2)唐人由月而引发的关于宇宙、生死、人类源头的想象和思考具有超越现实功利得失的特性,并延续至今。(意对即可)3.本句运用博喻。“月光如水”,写出了沐浴清光的美好感受;“是无声的低语”,写出了月光亲近可人、惹人情思的特点;“是母亲慈爱的目光”,表明了圆满的月亮牵扯了人们细柔的思念、怀IH的感伤情调和抚慰人心的特点;“醒目的句号”宣告了“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的结束,引起人们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主题曲”则体现明亮圆满的月亮是中国人情结所系。本句设喻新颖奇巧,以诗化的语言(或:生动形象而富于情韵地)传情达意,耐人寻味,意味无穷。(若答排比等可酌情结分)4.同意。中国自古以来的大量关于月亮的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月亮寄托了中国人细柔、感伤的人生情调和超越性的人生思考,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表明“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不同意。中国诗文题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生的种种体验,而并非只有咏月之作。月亮文化的柔性倾向不能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全都特质,中国古代文化更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观点明确恰当,理由充分即可)

    内容

    • 0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情感逻辑

    • 3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 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