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反映了洪秀全的什么思想:
  • 平等

    内容

    • 0

      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种变化是() A: 革命形式的变化 B: 洪秀全斗争策略的变化 C: 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 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反映

    • 1

      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种变化是( ) A: 革命形势的变化 B: 洪秀全斗争策略的变化 C: 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 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反映

    • 2

      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则发生了天京变乱。这是因为() A: 天国达到了全盛时期 B: 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 C: 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 农民阶级自身的封建思想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清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3)材料二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4)为什么这些思想和规定行不通?

    • 4

      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 黄巢起义:“天子当兵强马壮者为之!” B: 金田起义:“均贫富,等贵贱。” C: 红巾起义:“天下多男子,皆兄弟之辈。” D: 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