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关于缺陷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不可重现的错误,可以不用报告
B: 为了提高人们对缺陷的注意力,需要夸大一些缺陷的严重性
C: 细小的缺陷也应该报告
D: 新提交-打开-打开-修正-关闭-修正-重新打开
A: 对于不可重现的错误,可以不用报告
B: 为了提高人们对缺陷的注意力,需要夸大一些缺陷的严重性
C: 细小的缺陷也应该报告
D: 新提交-打开-打开-修正-关闭-修正-重新打开
举一反三
- 当测试人员报告缺陷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 严重性级别为“严重”的缺陷必须对应“高”优先级 B: 缺陷标题应尽量详细描述 C: 缺陷一旦关闭,就不能再次打开 D: 如果缺陷确实无法重现,也应提交,并在报告中注明这一情况
- 缺陷管理的流程可以概括为:测试人员提交新的缺陷入库,缺陷状态为1;高级测试人员验证缺陷,如果确认是缺陷,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设置状态为2,如果不是缺陷,则拒绝,设置为“拒绝”状态;开发人员查询状态为3的缺陷,做如下处理:如果不是缺陷,则置状态为“拒绝”,如果是缺陷则修复并置状态为4,如果不能解决的缺陷,要留下文字说明并保持缺陷为“拒绝”状态;测试人员查询状态为5的缺陷,验证缺陷是否已解决,做如下处理:如问题解决了置缺陷的状态为6,如问题没有缺陷则置状态为7。上述流程中1至7相对应的状态标识为 。 A: 新信息→打开→打开→修正→修正→关闭→重新打开 B: 打开→修正→关闭→修正→修正→关闭→打开 C: 新信息→打开→打开→关闭→修正→关闭→重新打开 D: 新信息→打开→打开→修正→关闭→修正→重新打开
- 当测试人员报告缺陷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br/>( <br/>)。 A: 严重性级别为“严重”的缺陷必须对应“高”优先级 B: 缺陷一旦关闭,就不能再次打开 C: 如果缺陷确实无法重现,也应提交,并在报告中注明这一情况 D: 缺陷标题应尽量详细描述
- 下列关于提交和使用缺陷报告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不能为了提高程序员的关注度而随意夸大缺陷的严重性 B: 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其它人的缺陷报告中做补充 C: 测试人员应及时提交发现的不可重现的缺陷 D: 程序员认为不值得花精力修改的小缺陷可以不提交
- 下列关于软件缺陷处理说法错误的是()。 A: 只要是发现的缺陷都要提交缺陷报告,不论是否可重现 B: 一个缺陷的编号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变化 C: 已经关闭的缺陷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而重新打开 D: 如果发现的缺陷全部属于一个开发人员,则这些缺陷可以写在一个缺陷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