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23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段话属于什么修辞?稍加解释。
  • 比喻加排比。孟子民本思想,老百姓就是树根儿,国家是树干,君王就是最高枝儿。所以魏征上书唐太宗,希望他保护好为国家树干而努力汲汁液和养料的树根儿——老百姓,从而促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同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开大船的君主,更应该掌握运用好民众的水力啊!

    内容

    • 0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指的是要认识到环境安全

    • 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A: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 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 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2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指的是要认识到()。 A: 综合安全 B: 共同安全 C: 可持续安全 D: 合作安全

    • 3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对待传统的文化,我们应该() A: 关注其民族性 B: 突出其时代性 C: 保持其区域性 D: 重视其继承性

    • 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1.作者在本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答:________2.指出作者在论述自己观点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举出实例。答:________3.若将上面文字分为两个层次,应当从何处分割?答: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