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为政以德
C: 人而不仁,如礼何?
D: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A: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为政以德
C: 人而不仁,如礼何?
D: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举一反三
- 孔子疾呼“苛政猛于虎”,说明孔子主张(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而不仁,如礼何 C: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 为政以德
- 孔子回答子贡的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 ) A: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出自( )。 A: 论语·述而 B: 论语·乡党 C: 论语·里人 D: 论语·宪问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这反映了孔子提出处世之道的下述原则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这里孔子特别强调的是